第一百四十五章 田忌赛马博弈,黄忠虎胆登擂台-《三国:开局被活埋,灵帝扶我登基》


    第(1/3)页

    什么是西凉?

    董卓到了那里才知道,这里没有书念,身边的小伙伴不认识字,甚至听不懂汉语,不仅无趣…而且治安混乱。

    胡羌贼人时不时的常来劫掠,那里种地的女人都会随身备上一把“矛”,就插在地里,当锣声响起,那便是胡羌进犯,女人也会提起矛与羌人厮杀到一起。

    西凉尚武…可见一斑。

    此时…

    董卓的记忆越发的清晰。

    那时的他感慨连连,在颍川时,他无数次嚷嚷着不想读书,要烧了书籍,可真的丢下这些书籍时,他又是多么的不舍。

    颍川的一切渐渐远离了董卓的生活,唯一残留的印记只有他的名字中那“仲颍”的字眼。

    这个“颍”字,像是不断的为董卓指引着方向,他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将来有一天,一定要再回到颍川,回到原本该属于他与弟弟生活的中原。

    只是,谁能想到这西凉一待就是二十年。

    想到了这里,董卓眼眸凝起,愈发的神伤了起来。

    就在这时…

    “踏踏”的脚步声传来。

    一位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容光焕发的老叟带着一个英姿挺拔的年轻公子走了进来。

    却不是袁隗与袁绍还能有谁?

    他们打量着董卓,而董卓也在打量着他们。

    此前,董卓很意外,他在没有背景的前提下,竟有幸能被调回帝都。

    但后来,他才知道,能调回中原…便是与眼前的这位老者有关。

    看到董卓,袁隗做出一副激动的神情。

    “你的父亲可是董君雅?你是不是在颍川出生,是不是字‘颍’,名唤‘仲颍’?”

    “阁下认识家父?识得我董卓?”

    董卓连忙问道。

    袁隗一把抓住董卓的手,此刻,他的臂膀过了更加的颤抖了几分。

    “贤侄,我终于找到你了!”

    “我乃当朝太傅袁隗,与你父亲是故交,当年你父亲便是被我看重,才被调入颍川当官,成为了士大夫中的一员,后来两次‘党锢’之祸,士大夫死了很多人,我费尽心力将父亲又调回西凉,这才保住你们家一命!”

    袁隗侃侃而谈。“怎奈,你们终究没有逃过宦官的毒手,凉州三明之一的段家就是太监的人,你父亲便是被他们害死的,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董君雅的后人,终于…终于找到你了,你…你要为你爹报仇么?只有打败那些阉党和段家…你爹泉下有知,才能瞑目!”

    这…

    董卓瞬间感觉,天塌了一般。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

    而这位老者…不,是这位当朝太傅提及的段家,那可是与皇甫家、张家并称为“凉州三明”的存在。

    且凉州三明中,段家最强…

    他们的族长段颎还是董卓的顶头上司。

    更有甚者…

    听闻董卓要入京都后,段家主动联络他,要他当段家在京城的力量!

    还说明年鲜卑寇边时,举荐他董卓跟着“凉州三明”中的张焕去平叛,借此升官,飞黄腾达…

    怎么…

    怎么如今,段家反倒是与阉党勾结,甚至是…是害死父亲的罪魁祸首?

    董卓感觉整个人都是懵的。

    当然…

    董卓的这副反应,袁隗一早就预料到了,他耐心的讲解。“贤侄,坐,坐…这中间有很多事儿,有很多党派间的斗争、权衡…容老夫为你慢慢道来!”

    桌上空空如也。

    可袁隗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饕餮”,董卓的父亲董君雅,袁隗用了他十年…直到他在西凉时,依旧是死在士大夫与宦官的争斗中。

    董卓,董仲颍…

    他袁隗一样能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于更久。

    这是他们袁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关键”人物!

    倒是身旁的袁绍,他轻轻的叹了口气,隔着窗子举目望向湛蓝的晴空。

    方才在马车里,听过叔父简单的介绍这董卓,袁绍难免提出疑问。

    为何?要选他呢?

    一个边陲的小吏?既非世家,又非将门,整个大汉,这类身份者多如牛毛,他又能帮到袁家什么?

    在袁绍满是质疑的眼眸中。

    袁隗细细的讲述出,这几年董卓在西凉做的有多么的‘卓绝’,多么的‘出类拔萃’!

    董卓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骑术、弓术,还自己领悟出了骑射中的左右开弓。

    当胡羌劫掠时,他靠着这门绝技屡次大破贼寇,保护了百姓。

    就连羌人首领听闻也很敬重他,上门来结交他。

    而他为人仗义疏财,没钱款待这些胡羌头领,就杀了自家的耕牛以此款待。

    羌人首领非常感动,回去后凑了上千头牲口送给董卓,双方约定,只要董卓在,羌人就给他一分面子,不再进犯。

    这事儿传扬出去,整个西凉的年轻人都奉董卓为老大。

    地方官府也选拔他做官,不是因为他是董君雅的儿子,而是因为只有他负责治安,边境才能稳定。

    后匈奴来犯,也是董卓带着一干西凉的小弟联合羌族,一起大破匈奴,斩首上千…

    名声大噪。

    而段颎将董卓收入麾下,不过是想贪墨了这份破匈奴的功劳,将他的力量渐渐的收为己用。

    听闻此事的袁隗,当即决定启用“董卓”这枚棋子。

    这才有了,他被调动回京城…有了这酒肆中的一面。

    袁绍不由得感慨,叔父的眼不止是能看清楚对手,更能看清楚,谁还是潜在的自己人?是盟友!

    袁绍再问,董卓入京都,能为袁家带来些什么?

    袁隗的回答是——“边陲兵马”

    这才是士大夫集团最缺乏的东西…

    原本而言,边陲兵马是掌握在将门手中,而诸如段颎是宦官阉党一派,张焕、皇甫家族自成一派,士大夫手中太缺乏这样的力量了。

    而这也将是袁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最大掣肘!

    若然真的有一天,汝南袁氏有机会能触碰到权利的巅峰,那时候…能制衡那些不服之人的,不是袁家的名声,而是不讲武德的“边陲士兵”

    这个袁绍能理解…

    想到这里,袁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见叔父与董卓交谈甚欢,他插口道:“叔父,酒逢知己,孩儿这就去取来几坛陈年的佳酿,算是为仲颍兄接风洗尘!”

    …

    …

    双牙紧紧的咬住,黄忠的神情格外的痛苦,他跪在一个幽暗的房间,房间上摆放着一排排灵位,上面写着他父亲的名字。

    牌位前有一盏灯…

    “爹,是我没做好,这么多年…都没能,没能赎出恩人之女。”

    “咚”的一声,黄忠扣首,他的眼眸中擒着泪。

    他提及的恩人之女自然便是温香阁中的“霍玉”姑娘…只是,就在刚刚,有襄阳的友人路过新野时告诉了黄忠那条悲怆的消息。

    温香阁的霍玉姑娘,不慎落水…溺亡!

    听到这个消息的黄忠,先是不敢相信,再三询问过其它友人…方才确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