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行动与调研-《风起陇西》
第(2/3)页
司马府的门外早就停好了一辆赭色的马车,这是军方专用的颜色。
马岱与荀诩登上车,车夫吆喝一声,马车飞驰而去。
马岱很客气地问道:“不知荀从事打算从哪里查起来?”
荀诩想了一下,说:“军技司吧,必须先弄清楚敌人觊觎的究竟是哪一种型号的弩机,才好有重点地保护。”
“好的。”
马岱点点头,指示车夫朝军技司驶去。
马车很快就从东门出了城,大约行进了十五里路,忽然离开官道,从全无道路痕迹的野地朝着某一个山坡底下开去,周围一片荒凉,连只鸟或者狼都看不到。
“军技司的位置倒是很隐秘嘛。”
“唔,这里与官道之间的路都被掩平,种上花草。
外人无论如何也是找不到的。”
很快马车来到了一条山岭之上,这里是典型的汉中地貌,放眼过去是一片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场,灰色的岩石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只有在岩石缝隙里才顽强地生长着一些绿色植物。
马车就在这里停住了。
“我们到了。”
马岱对荀诩说。
荀诩迷惑地环顾四周,忽然在右手边十几步开外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洞穴的黑色入口,入口恰好是在一块突起的岩石下面,与整个山坡夹成一个锐角。
荀诩和马岱走到那个洞穴口,荀诩注意到附近的岩石表面都是沙沙棱棱的,只有洞穴旁的岩石表面异常地光滑,看起来经常有人从这里进出。
他正在观察的时候,两名身穿甲胄的士兵手持环首刀从洞穴里爬出来,对他们说道:“两位大人,请出示你们的印鉴。
马岱从怀里取出一个半截的虎符,士兵接过去交给洞穴下的一名士兵,很快下面的人传来话:“虎符对上了,检验无误。”
士兵听到这句话,就对二人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
荀诩暗暗赞赏不已,看来这里的保安工作做的很扎实。
一进洞穴,是一个平缓的下坡,上面还被人凿出了两排浅浅的台阶,延伸成一条狭窄的小路。
小路两侧全都是岩石,上面凿有两排凹进去的小坑,里面点的是蜡烛。
荀诩并不觉得憋闷,反而觉得有阴冷的风迎面吹过来,这个洞穴一定还有通过岩石缝隙的通风口。
一路上经过了数个拐弯,每一个拐弯都有一名士兵查验两个人的虎符,并摇动铜铃通知下一个站口的警卫。
在经过一个稍微宽阔一点的回廊时,马岱和荀诩还被搜了身,搜身的警卫解释说这是规定,来到这里的人除了诸葛丞相以外都必须要搜身,即使是魏延也不例外。
“除了诸葛丞相以外?”
荀诩脱口而出,“那如果是皇帝陛下呢?”
士兵没料到他会问这么个问题,一时间尴尬的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站在一旁的马岱听到以后吓了一跳,脸色被这个玩笑吓的有些发白。
大约走了两百步,小路的尽头转过一个弯后,荀诩的视线一下子豁然开朗。
里面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空间,大到足可以装下三个到四个“道观”。
花岗石穹顶有光线从岩石缝隙照射下来,让里面毫不黑暗;在这个厅的四周还有很多凹进去的小洞窟,就好象是用花岗岩堆砌成的天然小房间。
更难得的是,这个完全看不见窗户的山洞里居然丝毫不闷,走在里面丝毫不感觉憋屈。
“是不是有隐藏的地方有通风口?”
荀诩好奇地道。
马岱没有回答,他似乎还没从刚才的玩笑里回过神来。
这个大厅里相当热闹,里面摆放着许多造型奇特的机械,有木制的也有铜制的,许多穿着黑袍的人在这些东西之间走来走去,不时停下脚步俯身查看,另外一些人则手持着毛笔与纸抄录着什么。
在更远处的洞穴里闪着红光与钉钉咣咣的敲击声,那应该是军技司专属的冶炼房。
正在两人左右观察的当,一个身穿黑袍身材矮小的老人走了过来,他将手里的一个零件交给身旁的人,然后疑惑地注视着荀诩,仿佛他就是来窃取机密的小偷一样。
“这一位是靖安司的荀从事,本次拜访已经得到了批准,这是准许文件。”
马岱将虎符与文件递给老人,老人接过去仔细地看了又看,实在找不到什么破绽,只好把它交还给马岱,样子不是很开心。
“我先旨声明,今天的谈话我会全部做记录,并上呈给魏将军的。”
老人皱着眉头说。
“只要您不卖给魏、吴国,就不在我的职权管辖范围之内了。”
荀诩知道身为靖安司的人,幽默感是最要不得的东西,但还是忍不住开了一个玩笑。
很明显老人没体会到其中的幽默,他只是将手上的鹿皮手套脱下来随手挂到钩子上,然后挥了挥手:“这边走。”
两个人随他来到了大厅旁的一个洞穴里,这个洞穴一人多高,里面的面积大约有二十步乘三十步,除了一张简陋的木榻和一支铜制的烛台以外,其他地方散落着全是各式各样的图纸与资料。
老头拉起布幔遮住洞口,然后回过身来嘶哑着嗓子说:
“我是军技司的主管谯峻,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是这样……”马岱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特奉了魏将军指示,要求我们协助荀从事的调查工作。”
“唔,我知道了。”
谯峻似乎对这种事丝毫都不关心,他把目光转到荀诩身上,“你想知道些什么?”
“我军现在装备的弩机究竟有哪些?”
谯峻斜眼看看荀诩,用嘲讽的口气说:“我以为你们靖安司对这些事情早就了如指掌呢。”
“我们希望能听到专家的意见。”
谯峻冷冷“哼”了一声,显然这个恭维没起什么作用,他说道:“荀从事,你问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自从建兴四年我军技司成立以来,一共开发了三十几款弩机,其中最后装备成军的也有十几种。
你不划定范围的话,我很难回答。”
“那么,现役的弩机都有哪几种型号?”
“现在我军弩兵的制式装备大约有五、六种,其中大部分属于单兵用臂张连弩,一部分部队还装备了蹶张式弩车用来加强攻击力;也有一部分单机弩,不过一般只装备近卫部队;哦,对了,还有专门出口至东吴的商用型侧竹弓弩……”说到这里谯峻很得意,“……东吴的军队宁可进口我们的侧竹弓弩,也不愿意用他们自己的吴、越弩。”
“在去年年底,伏击王双军所使用的的弩机具体型号是?”
“哦,你说那次啊。
那一次负责伏击的是姜维的部队吧?”
谯峻向马岱确认,马岱点了点头。
“我想想,那次战事中他们应该装备有十五台‘蜀都’级的蹶张弩车与两百具‘元戎’级的臂张连弩。
这两种型号都是军技司的最新成果,设计方向就是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增加齐射密度与频率。
从实战结果来看效果很好。”
说完谯峻翻出两份木椟递给荀诩,荀诩拿起其中的一张,上面写道:
“蜀都级精铜制蹶张弩机,编号“益汉陆玖贰”。
投射力十五石,一次齐射可发射十支中型铁簇弩箭,射程千步。
在做靶场测试的时候,“蜀都”曾经在八百步的距离内用一支弩箭射穿四支间距为两尺的马蹄靶。”
谯峻得意地用指头点了点这段话,强调说:“看到了吗,四支马蹄靶,一箭。
我们使用的是全铜制的骨架结构,可以比以前的弩机多承受五石左右的力道;而且外形改成了后斜梯形,基座上加装了八个活轮,移动和适应地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在望山与扣弦之间还多了一个扭舵,可以提高五成的射击精度……总之这跟传统的弩机完全不同,威力不在一个数量级。”
谯峻一提到武器,就立刻健谈起来。
“有这么厉害?”
荀诩吃惊地说。
“当然,以前我军几代弩机,比如‘铜川’、‘蚕丛’以及现役的主力‘巴岳’级,与曹魏的装备相比只是在个别数据上占有优势,而现在的‘蜀都’则全面超越了敌人。”
“那么‘元戎’呢?”
“‘元戎’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取代现在军中使用的单兵式臂张连弩。
以往的弩机都是强调连续射速,这样子不能说错,但是破坏力就不够令人满意。
因为实战中既要求弩机的持续发射,也要强调瞬间的破坏力与破坏范围,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压制住敌人。
所以应军方的特别要求,我们设计了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的‘元戎’。
它和‘蜀都’一样,一次可以齐射十支弩箭--当然,元戎使用的是八寸铁杆弩箭--这样可以在瞬间产生相当大的杀伤力。
至于射击频率,虽然比以前降低的,但这可以用三排轮射的战术来弥补。”
“换句话说,如果真的存在让曹魏动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的武器,那么只能是‘元戎’与‘蜀都’?”
“不错,这是目前同类军器中性能最为优越的。”
谯峻反复强调这一点,“哦,对了,元戎是在诸葛丞相亲自指导下研发出来的,他真是个天才。”
荀诩沉默不语,他心想错不了了,魏国的目标一定就是这两个型号的弩机。
“这两种武器的设计图纸是存放在这里吗?”
“一共有三份图纸,一份在军技司、一份在军器坊总务,还有一份存在丞相府。”
荀诩今天对军方如此开诚布公的态度几乎有些感动了,他摸摸鼻子,提出了一个得寸进尺的要求:
“能看一下实物吗?
“有这个必要吗?”
谯峻迟疑地反问道。
“看过实物后,有助于加深对这两种武器的印象。
反正它们已经装备部队了,没什么秘密可言吧?”
谯峻不太情愿地点了点头,带着他们来到另外一个洞穴。
这里摆放着好几台机械,上面都蒙着桑麻蓬布。
谯峻将其中一垛蓬布掀开,里面是一具锃光瓦亮的精铜弩车,车体扁平,内中杠杆交错却丝毫不乱,显示出它制作的精良程度,弩车顶端还放着一块牌子,上写“蜀都”二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