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1733年7月2日,下午三时,当一队队丢盔弃甲的喀尔喀骑兵出现在乌布苏湖畔的巴彦牧场(今外蒙乌兰固木市)时,大清王国蒙古专使弘暻顿觉情势不妙。 难道南边的伪秦朝廷动作如此迅速,已经派出精锐大军杀到了科布多,击败了这些喀尔喀蒙古骑兵? “……贝勒爷,伪秦的援军根本没有来。”护军都统博德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道:“那些喀尔喀蒙古骑兵……在科布多城被伪秦五百多守军给打崩了,丢弃了所有的辎重物资,一路逃了回来!” “什么,三千多骑兵竟然被五百守军给打崩了?”弘暻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这些喀尔喀蒙古人都是一群猪吗?前些日子不是报信过来,说是科布多城已经被他们围得死死的,破城指日可待。怎么一转眼,被人家守军给打了回来?” “贝勒爷,奴才听那些喀尔喀骑兵零零碎碎地反馈,说是伪秦守军让城中的数百蒙古人诈降,将他们诱入城中,广设街垒、拒马,然后以密集火炮和火枪攒射,当场击杀了千余蒙古骑兵,剩下的则在混乱当中四散奔逃,被伪秦守军乘势掩杀,便收不住败势,直接一路逃了回来。” “废物!……都他妈的是一群废物!”弘暻听了,破口大骂,“这些蒙古人是越发不成样了,哪里还有半点昔年蒙古大兴时期的锐气和勇武,真是枉为成吉思汗的子孙!” “那……,贝勒爷,咱们大清还要往喀尔喀派兵吗?”博德小心地问道。 “为啥不派兵?”弘暻斜了他一眼,“这么多年了,喀尔喀蒙古诸部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发起大规模的反秦运动,咱们大清若是不趁机插一脚,给伪秦添点乱,上点眼药,难道还坐视他们慢慢整合收服喀尔喀蒙古?……唇亡齿寒的道理,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咱大清的本钱不厚呀!”博德担忧地说道:“就喀尔喀蒙古诸部这般模样,别到时候将咱们给坑了!” “咱大清还有其他选择吗?”弘暻闻言,叹了一口气,“渤海国一心想要往西边打,想夺取更为丰盛的叶尼塞河流域,他们对喀尔喀蒙古根本不感兴趣,无意向南用兵。若是咱们不支援喀尔喀诸部,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武力支援,信不信要不了一年时间,伪秦就能将他们这群怂货给平了!再者说了,咱们大清不趁着喀尔喀蒙古大乱之际,多掠些丁口回去,那得多暴殄天物?” 满清余孽在败退至乌梁海地区后,为了发展求存,积极联络渤海国,与这个昔日大清叛逆建立的王国形成了非正式的联盟关系,甚至还自降身份,以兄事渤海。 而渤海国为了确保自己西南侧翼的安全,也愿意支持清国在乌梁海地区保持军事存在,从而在喀尔喀和西域两个方向牵制大秦的力量。 于是,渤海国将北明和齐国提供的大量火器转售给清国,帮助他们击败了当地的蒙古和托辉特部及其他地方土著的反抗,迅速站稳了脚跟。 当然,渤海国给予的火器及其他物资援助也不是白送的,需要清国用毛皮、药材和金银来换,而且价格也是高得离谱。 但置身于乌梁海这种穷乡僻壤环境下的清国自然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渤海国的盘剥和压榨。 北边是俄罗斯人的地盘,西南是准噶尔人的势力范围,南边又是被伪秦控制的喀尔喀蒙古,唯有东边,穿过崇山峻岭,才能抵达渤海国,获取为数不多的武器支援。 可以说,清国所处的地缘态势极为恶劣,若是不能得到外部“先进文明”的支持,他们迟早就会跟当地的和托辉特部蒙古人一样,沦为一群愚昧而又无知的野蛮土著,成为他人的口中之食,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但是,作为曾经入主中原,差点成为神州大陆第二个少数民族王朝的大清,自然不想就此湮灭于尘埃。 伪秦没有彻底将我们覆灭,那就意味着我大清尚有天命,国柞不该灭绝,那我们是不是在辗转数万里之后,在乌梁海地区可以重新振作复起,再创伟业? 当然,逆势翻盘,再打回中原,我大清是暂时不敢奢望,但是在经过卧薪尝胆,潜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实力之后,控制影响喀尔喀蒙古,窥探准噶尔旧地,甚至西向经略鄂毕河流域,建立一个庞大的西部帝国,还是可以畅想一番的。 目前,困扰清国继续发展壮大的最大不利因素就是人口数量的严重不足。 当年愍宗皇帝(康熙谥号)从喀尔喀败退至乌梁海地区,我大清尚有满蒙汉八旗军队一万四千余,还裹挟汉人和蒙古部族三万余众,在随后陆续征服了当地的和托辉特部后,又获得了两万余丁口,加上深山老林中唐努图瓦人、布鲁特人(即柯尔克孜族)、布里亚特人,以及收纳了部分原噶尔丹一些部众,差不多治下人口八万余,算的上漠西地区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 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甲兵陆续老去和病逝,再加之地方贫瘠,无以补充,不仅使得整個满洲的人口出现下降的趋势,就连战力也急剧衰败,不要说跟秦军一较长短,就连准噶尔汗国也不敢与之比划。甚至,连北边那些小股的俄罗斯人武装据点,应付起来也是格外费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