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君权 vs 相权-《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第(1/3)页

    三月,在神州大陆应为仲春时节,“时也木德盛、阳气充,春芒甲坼,青青兮葱葱;春土脉起,油油兮溶溶”,寓意着新的开始,万物勃发,以及复苏和希望。

    而在汉洲大陆,却正值秋收,象征着收获和丰收,是农人对劳动成果的喜悦和感恩的时刻。此时,夏天的热烈已然过去,凉爽的秋天则带来了微风和金黄的色彩。

    就在这个秋意盎然的季节,齐国科技届也迎来了每年成果的收获时刻,一年一度的皇家科学最高奖也将陆续公布。

    皇家科学最高奖的前身是建国初期所设立的工业成果发明奖,政府对工业领域中涌现出的各种发明和改进,予以重金奖励,以此来促进齐国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及至后来,太祖皇帝将这种成果发明奖又进行了若干细分和扩大,包括机械(包括机械发明创造、工业新设计和改进)、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地质,以及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即凡是在过去一年中为齐国带来重大工农业和科技利益成果的人,皆予以高额奖金,以示勉励。

    待太祖皇帝于乾武二十八年(1670年)登基称帝后,设立皇家科学基金,并将这个成果发明奖重新命名皇家科学最高奖,奖金额度也从最初的一千五百元,提高至三千元。

    每年,皇家科学院、长安自然科学院、黑山工业研究院、皇室基金委员会等机构会对过去一年中各个领域出现的科技成果或科学发现进行评议和审核,最后逐一确立各个获奖名单。

    自迁都长安后,皇家科学最高奖的颁奖地点便一直被定为长安皇家大剧院。而且,依旧延续了太祖皇帝时期的惯例,皇帝陛下将亲自出面,对诸多获奖者颁发荣誉奖章和奖金,并设立国宴款待这些帝国最为杰出的人才。

    倘若,某项获奖的科学成果、工业发明或者农业改进,被证明足以颠覆目前现有的状态,并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那么皇帝陛下还会对获奖者封赐爵位,使之一举迈入帝国贵族阶层。

    绍宁五年(1690年),齐国为了吸收引进全世界最优秀的科技成果,皇家科学最高奖的评选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齐国境内,而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科技成果推荐,在经过诸多专家学者的评审后,一旦被认定符合获奖条件,依旧会授予荣誉奖章和奖金,以及相应的帝国爵位。

    若是外国获奖者愿意移民齐国,将会自动获得国民身份,皇家科学院还会将其吸纳为院士,并给予大笔的科研基金,用于资助其后续的研究和探索。

    至于房子、票子、车子,皇家科学院自然也会不吝给予,足以确保被引进的外国学者可以心无旁贷地实现科学研究的目的。

    在齐国,只要能获得皇家科学最高奖,那对于個人而言,绝对是名利双收,更能让一个藉藉无名的人轻松实现阶层的跨越,走上人生巅峰。

    据说,今年的奖金可能会有所增加,由原先的三千元,提高至五千元。

    增加的原因嘛,除了考虑到物价通胀的因素外,还有就是皇室科学基金获得了一笔大额资助。

    一位来自秦国的“土豪”一次性向皇室基金捐献了二十万元的巨款,从而大大丰裕了评选委员会的财力,使得奖金额度在保持了五十年后,得以大幅增加。

    是的,皇室科学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已经不再仅局限于皇室的拨款和皇家商社的资金捐助,而是越来越多样化,开始接受民间团体和个人的捐献。

    毕竟,皇室的开销也是越来越大,像这种科学性和公益性的极强的项目开支,也不能全都让皇家自个承担。

    诚然,皇家商社几乎在国内所有赚钱的行业都有投资和入股,产业规模巨大,每年获得的利润数百万元,堪比一个中等国家的财政收入。

    但架不住皇室的日常开销也是日益增加,皇室宗亲的供养、宫室庄园的营建和维护、民间福利保障的维持和改善、慈善基金和科学基金的持续投入,以及皇家的各种赏赐和赞助。

    在泰平帝时期,为了避免“与民争利”和“仗势欺人”的恶嫌,皇家商社便陆续将旗下经营的纺织、服装、粮油、食品、制糖、木材加工、五金制造等众多产业脱手卖出,转而进入矿产开发、种植园经济、远洋运输、船舶制造、钢铁重工、新技术开发、铁路和公路建设等诸如此类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特征十分明显,那就是初时投资大,但资金回收慢,甚至还有可能不会盈利,或盈利很少。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皇家商社承担了一部分本该是由政府投入的社会经济责任。

    不过呢,这个帝国按照传统的“家天下”来论,好歹也是皇帝的,钱都是花在自己家里了,也是理所应当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