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平衡-《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第(3/3)页

    被逼急的吉尔扎伊人便想到了断尾求生,准确地说应该是“弃帅保卒”。马哈茂德的堂兄阿什拉夫联合数名高级将领,在一次晚上宿营时,带领数百名心腹,驱散了马哈茂德的卫兵,控制了他的王帐,然后毅然砍下了他的脑袋。

    但是,好管闲事的齐国人此时站了出来,明确表示反对阿富汗人窃据波斯,滥杀无辜,禁绝贸易,毁灭文明。

    随着纳迪尔军胜利班师返回马什哈德,纳迪尔热情接见了他们这些被俘的齐**官,态度温和,宽慰他们暂且安心留在呼罗珊,无需担心生命安全。

    阿什拉夫见势不妙,继续带着人往东边逃,经过崎岖的山岭,跨过无边的荒漠,终于跑回了阿富汗。

    这個敌人是临近的喀拉特汗国和印度的齐国人,对方趁着坎大哈军力空虚之际,聚兵一万余,施施然地跨过两百多公里的荒漠,在吉尔扎伊人尚未逃回的时候,便卑鄙地将他们的老巢给端了。

    到了1721年的盛夏,尝到甜头的马哈茂德又一次侵入帝国境内,并再度光顾了克尔曼,以期再薅一把羊毛、割一茬韭菜。

    但在地形复杂的山区,联军的优势便荡然无存,反过来被神出鬼没、骁勇善战的吉尔扎伊战士打得狼狈不堪,损失连连。

    但国与国之间,除了利益和自身战略需求,哪有什么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况且而言,我们齐国的战略定位是,致力于巩固和维持环印度洋地区的霸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在印度洋扶持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呢?

    当初,齐波联军击败俄罗斯,夺取了高加索整个东部地区,波斯人曾趁机想要在该地区废黜那些羁縻性质的附属王国,纳入帝国直接管辖领地,将帝国的边界推到捷列克河一线,形成对俄罗斯和奥斯曼两国战略上的压制。

    在平原地区,或者在堂堂正正的两军对战,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联军往往会将武器落后,且缺乏有效组织的吉尔扎伊人打得狼奔豕突溃不成军。

    他们请求获得帝国的“谅解”,敕免吉尔扎伊人的叛乱行为,让他们安然返回坎大哈。届时,吉尔扎伊人会允诺取消自立状态,重新归附帝国的统治,永不复叛。

    齐国人非常高调地在坎大哈进行了会师庆典,宣布坎大哈重归萨法维王朝统治之下。

    在长达数年的山区游击战中,有地方部落为依托,又有复杂多变的山区地形为凭借,吉尔扎伊人频频挫败联军的清剿行动,并创造出数次大败齐军的战役。

    说白了,我们齐国不想让波斯人的势力太过膨胀,这要是助长了波斯人的扩张野心,让他们飘了,掉头就跟西边的奥斯曼人打起来,你让我们齐国人帮哪个?

    还有此次萨法维王朝劳师远征呼罗珊纳迪尔,虽然波斯人撇开了我们齐国人,想以自己的力量完成事实上的领土统一。

    本来在战场上被敌军俘虏,已然够丢人的,即使最后能安然返回,但肯定少不了会遭到军中同僚的讥笑和轻视,自己的军中职业生涯也是将大受影响,为此自己还一直郁结于胸。

    入住一家规模稍大的旅社后,易卜拉欣·汗并没有选择带着人出去享受一顿美味的大餐,而是吩咐侍从到市集上买些熟食,准备匆匆吃了后,便要早早歇息,以缓解长途旅行后的疲劳。

    不得不说,吉尔扎伊人的运气是极好的,波斯人在长达七个多月的围城过程中,把能犯的所有错误都犯了个遍,临到最后,输光了所有的底牌,只能主动打开城门,帝国沙阿素丹·侯赛因将自己头巾上象征王权的羽饰呈给马哈茂德,并亲手为这位征服者戴在头巾上。

    更妙的是,纳迪尔还如此知情识趣,主动要来攀附我们齐国。

    那么,自己作为一个败军俘虏之将,若是能通过一番穿针引线,促成纳迪尔跟我们齐国达成合作,那岂不是可以籍此挽回几分自己的名声?

    (本章完)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