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到目的地还有五六里的山路要走,兴许还要开路,恐怕得好几个时辰,今晚就在这小李村边扎营吧。你们先歇着,我去村里办点事。” 刘升说了一句,就往村里去了。 他并不怕这些人逃走。 一则每家都有人身契在他手里捏着——大明朝廷本不允许蓄奴,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洪武朝之后,民间就多有以义子、义女之名蓄养奴仆的。 到了如今这礼崩乐坏的王朝末世,朝廷对地方掌控力更低,对蓄奴这种事自然管控更松,甚至有地方官府承认私有奴仆合法的。 所以,刘升手中的身契对几家来讲是具备一定威慑力的。 最后,即便有人逃跑,以刘升的本事也很容易追踪到。 邹润娘看刘升离开,便从板车上支起虚弱的身子。 一旁李香云见了,忙将她扶稳。 邹润娘的病相较柳家兄弟母亲栾老太要轻一些,昨夜便清醒过来,到今天身体已经恢复了些。 得知女儿为救他卖身为奴,她既心痛又无奈,最后也只能认命。 不过,如今见刘升一副要带他们深入天目山中的样子,她便又有了些疑虑。 “香云,你可知这刘老爷要带我们进山做什么?” 李香云低声道:“我听柳家大叔说,多半是要在天目山当匪。” 听此,邹润娘眉头紧皱,气道:“香云,你糊涂啊。李家是世代耕读的清白人家,你爹更是考中举人,为一县之丞,与流寇战死,你怎能从匪?” 李香云虽然不过豆蔻年华,可从河南府卢氏一路逃难到南阳桐柏的经历,却让她成熟很多,变得颇有主见。 闻言,她道:“娘,昨日遭遇女儿都说过了,那般情况,若非刘老爷,女儿不是被卖进窑子里,便是只能看着您病死。 你挂记着我李家的清白家世,念着父亲的忠良秉性,可朝廷不仅不抚恤,反而给父亲定了失城之罪。朝廷如此对待我家,我便是从匪又如何? 何况女儿瞧着,刘老爷进山未必就是要当匪。 他若是要当匪,流民那么多,掳掠一些便是,何必花钱买人雇人?” 听了这番话,邹润娘想起朝廷作为,确实失望透顶。 她想了想,道:“这刘老爷看着确实不像恶人,但他带着我们深入这天目山做什么?” 李香云往往其他板车,道:“他今天买了许多种田的物事,看样子像是准备在这山里种田。” “在天目山里种田?”邹润娘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 ··· 李长根在家门口第三次见到刘升,终于不再像前两次那么害怕。 “不知好汉爷这次来是有什么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