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王莽听到扬雄这么一说,他顿时说道:“子云兄勿要如此调笑愚弟。莽能进此大位,皆是萌荫祖辈之福泽。” 扬雄听到王莽这话后,他心里也平衡了不少,但眼神之中依然藏不住的羡慕。 扬雄说道:“巨君此言差矣。巨君铁面将军之名早已名传京畿,如此大能,岂能不受皇帝重用?若真论起所谓祖辈福泽之荫,当朝百官有谁不是萌荫而举为官?” 扬雄这话说的不错,汉朝之时的官吏选拔确实如此,几乎是没有白身之官的,任何一位做官之人,几乎也都是出自于名门望族之家,或是被这样的家族举荐为官。 就以扬雄而言,扬雄祖上也是出过太守的。否则的话,就扬雄这种出身于西蜀之地的人,岂能这般轻易的到长安来任黄门郎之职? 虽说扬雄有才,但前提是他必要有一定的门阅渊源才能入得了长安贵人法眼的,否则的话他哪怕能写出惊人之赋,也不会有人多看他一眼的。 而这就是汉时为官为吏的现实! 虽然听着好像很不公平,但是在汉时这已经是最公平的选官任能方式了,汉时读书成本极高,书籍学问都还是以简牍这种笨重无比的材料作为载体,一般黔首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学习的。 而学习到知识的人,也必定是这些官宦世家子弟以及那些地方大族子弟,这些人是当时仅有的一小撮能够识文断字,熟知朝廷运营方式的人。 所以,就算是闭着眼睛举他们的孝廉也差不到哪去。 而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举荐的人才,能不能跟自己一直条心!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自然是家里势力越厉害的人,升官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毕竟,如今的大汉外患已除,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军功可捞,想要靠着军功升迁的人,也等于是断了门路。 剩下的人也只能想尽办法投靠世家大族,期望能被这些大族举荐,而后入朝为官的。 像扬雄就是这般,他和王莽关系好,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是被王音举荐的,所以在扬雄的身份烙迹上王氏文人这几个字是他洗刷不了,和王莽做朋友也是他的最优选择! 王莽哈哈一笑道:“还是子云兄看得通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