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清理与盘问-《风起陇西》


    第(2/3)页

    这一次没给徐永提供茵毯,只有一张小胡床,款式和荀诩参加评议会时候的一样。

    徐永忙不迭地坐下去,调整了一下不太习惯的坐姿,然后将前面的那杯水端起来一饮而尽。

    护送他过来的阿社尔从外面把门关上。

    “徐督军昨天睡得还好么?”

    这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

    昨晚被识破说了谎话的徐永只能胆怯地回答“还好,还好。”

    “很好,那我们开始吧。”

    荀诩用嘴润了润手里凝结在一起的毛笔尖,“关于烛龙,你了解多少?”

    徐永拿起空杯子,恳求似地说:“能不能先给我加些水?”

    裴绪用手指点了点案面,毫不客气地拒绝了:“等谈完这问题,我们会给你加水的。”

    徐永只能悻悻地把杯子搁回去,不甘心地用手指来回摩擦了一下干燥的嘴唇。

    “关于烛龙,你了解多少?”

    杜弼又将荀诩的问题重复了一遍。

    徐永再犹豫了两三次以后,终于开始慢慢地交待出来:他第一次接触到“烛龙”这个名字是在太和元年(裴绪立刻纠正他说是汉建兴五年)的邺城。

    当时他被要求随同间军司马杨伟参与一场面试,面试的内容是对另外一名有望升任间军司马的官员进行考核。

    曹魏的情报机构与蜀汉、吴两国不同。

    相比起蜀汉的司闻曹和吴国的秘府,曹魏并没有一个专事情报工作的统一结构,其情报职能由中书省直辖的数名间军司马负责。

    每一位间军司马都有自己的幕僚群和负责的特定地区,彼此独立不统属。

    可以说每一位间军司马就是一个流动的小型情报局。

    比如杨伟就是邺城及周边地区情报工作的间军司马,他拥有包括徐永在内的二十几名幕僚。

    这一次被考核的官员是一位年轻人,他是郭淮将军的族侄,名字叫郭刚。

    郭刚申请的是雍凉地区的间军司马之职。

    间军司马虽然官秩不是很高,但权力很大,以前从来没有让这么一位年轻人但当过,因此无论是杨伟还是徐永都心存疑惑。

    在面试过程中,杨伟问郭刚对于陇西的情报工作有什么想法,郭刚用一种直言不讳的尖刻态度批评了朝廷在西北地区防务上的漫不经心,说这一地区迟早会成为蜀汉觊觎的目标,必须未雨绸缪,他已经为此作了一些准备工作。

    然后郭刚递呈了一份绝密的工作列表给杨伟。

    恪于权限,徐永只看到了这份列表的标题,他注意到在一长列项目之间,有一条用朱色标记,名字叫“蜀汉烛龙项目进度及预估价值”。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烛龙这个名字。

    徐永猜测这可能是一名间谍,并同时为郭刚的大胆而惊讶。

    他居然在未报经中书省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发展间谍,而且连代号也不按照曹魏惯例起名。

    这背后或许有郭淮的支持。

    出于被刺痛的自尊心,杨伟在面试后否定了郭刚的申请。

    他认为应当将注意力和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东南一带,至于蜀汉,自从刘备去世以后西北地区就不具威胁了。

    朝廷的大部分官员都赞同这一观点,于是在雍凉地区设立间军司马的事就被搁置了。

    徐永和一名同事在太和元年的四月曾经短暂地被调去过长安,目的是协助夏侯懋将军在长安建立起一套内务控制网络。

    在长安工作期间,徐永注意到有一条蜀汉内部的情报管道不断向魏国输送情报,中继站就设在长安,而且主管的长官就是夏侯懋。

    出于纪律,他没有做深入调查,后来还是夏侯懋在一次闲谈中透露这一条管道的另外一端正是烛龙。

    (荀诩听到这里,不禁微微点了下头,在记录上划了一个醒目的勾。

    徐永的这段话可以被吴国情报官员薛莹的遭遇所证实。

    薛莹在魏太和元年出使邺城的时候,也从夏侯懋口中得知了烛龙的存在,与徐永的话完全一致。

    )

    然而烛龙在这一阶段一直不被重视,只属于乙级内线,曹魏对它的态度可以用“聊胜于无”来形容。

    徐永回忆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国震惊于蜀汉突然的军事威胁,这才意识到西北防务的重要性;第一次战争刚一结束,郭刚就立刻被拔擢为间军司马,负责整个雍凉地区的情报工作,而烛龙则一跃成为头号重要的情报来源。

    不过负责烛龙这条线的人一直是郭刚,郭刚的直属上司就是中书监刘放,因此保密程度极高。

    别说徐永,就连他的上司杨伟都无从得知烛龙的真实身份。

    “其他的事情呢?

    你还能回忆起什么?”

    荀诩急切地问,目前关于烛龙的情报虽然略微丰富些,但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徐永沉思了一会儿,再度犹豫地开口道:“在我来大汉的前四个月,郭刚曾经发函给杨伟,要求借调邓先的关系给他。”

    荀诩迅速和杜弼、裴绪交换了一下视线,裴绪问道:“能详细谈谈这件事吗?”

    “好,好,不过这全都是我的推测了。

    你们知道,邓先是江陵地区间军司马几年前在江州发展的内线,后来邓先随同李严来到汉中,江陵和他的联系开始变得困难。

    因此郭刚希望能将这条线也并入他的工作范围,毕竟陇西与汉中的联系要相对紧密。”

    裴绪俯过头悄声对荀诩和杜弼说:“他说的是实情。

    根据李都护提供的档案,军谋司判断邓先早在江州任职的时候已经涉嫌泄露机密。”

    荀诩点了点头,亲自起身给徐永续上一杯水,然后示意他继续说。

    “郭刚发给杨伟的函件我看到了,里面提到邓先在汉中可以得到当地协助,这将在疏浚子庆的工程中起到更大作用。

    我想这个‘当地协助’指的就是烛龙。”

    “疏浚子庆?”

    荀诩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疏浚是曹魏的情报术语,意为针对敌方高级官员的拉拢。”

    杜弼沉着脸说,他若有所思。

    裴绪随即补充道:“我想起来了,‘子庆’应该是孟达的字。”

    “孟达早在建兴六年就死了……这里的疏浚显然不是指他。”

    荀诩也觉察到了其中的一丝异味,他追问徐永,“那封信中还说了什么?”

    “唔……我记得郭刚还提过,李严到达汉中以后,蜀汉整个官僚机构进行了调整,其结果是向着疏浚工程有利的一面发展,这会让当地协助更加有效率。”

    徐永说完以后,将杯子里的水再度一饮而尽,似是想起来了什么,瞪大眼睛道:“你们应该已经抓到邓先了吧,可以直接去问他啊。”

    荀诩无奈地放下毛笔:“邓先已经在被捕后不久自尽了。”

    “噢,原来是这样,那太遗憾了。”

    徐永的表情也随即灰暗下去,“但我说得确实都是真的,除此以外我确实不知道别的了。”

    询问到此结束,阿社尔走进门来把徐永带回到他的卧室。

    徐永走了以后,留在屋子里的三个人谁也没有说话,面色铁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