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开始与远行-《风起陇西》


    第(1/3)页

    第二章开始与远行

    一直到迈进丞相府之前,荀诩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诸葛丞相居然会忽然召见他这个官秩只有两百石的小吏,而且是在一场充满了恶意的评议之后,这让荀诩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对于蜀汉的官员来说,诸葛丞相是一个需要仰视的存在,他们或多或少对这位蜀汉的实际统治者有一种崇拜心理。

    诸葛丞相的超凡气度、才华和人格魅力让他不仅是一位强势的领袖,还是一尊神秘的大众偶像。

    荀诩跟随着姜维穿过丞相府的院子,沿着严整的桑树林边缘朝里院行进。

    在军正司的地下室憋了一整天,荀诩觉得现在丞相府的气味格外清新;不时还有阵阵夜风吹过桑树林,将桑树叶的清香拂入过往行人的鼻子里。

    姜维在一间毫不起眼的屋子前停住了脚步,转身对荀诩做了个手势:“荀从事,丞相就在里面,请进去吧。”

    荀诩表情僵硬地看了姜维一眼,不安地深吸了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以前他曾经在集会上见过诸葛丞相,不过那都是远远观望,象今天这样单独一对一会面还是第一次,他有些紧张。

    屋子里比他想象中要简朴,屋内的装潢和荀诩的房间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地上和书架上堆放的绢帛文书与竹卷比靖安司多出数倍,而且毫不凌乱,每一份文件都摆放的十分整齐,一丝不苟。

    在这一大堆文书之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披着素色袍子批阅着文件,他身旁的烛台里满盈着烛油,说明已经燃烧了很长时间。

    “诸葛丞相。”

    荀诩屏住呼吸立在门口,恭敬地叫了一声。

    老人抬起头来看看荀诩,将手里的毛笔搁下,抖抖袍子,和蔼地笑道:“呵呵,是孝和呀,进来吧。”

    诸葛丞相的声音很低沉醇厚,象是一位宽厚长者,让人很容易就产生亲切感。

    荀诩原本紧张的情绪稍微放松了一点,他朝前走了几步,在诸葛亮下首的一块绒毯上跪好,双手抱拳。

    “谢丞相。”

    “噢,不要叫我丞相,我现在只是右将军。”

    诸葛亮伸出一个指头,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提醒到。

    自从去年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诸葛丞相主动上表自贬三级,从丞相降到了右将军,行丞相事。

    但蜀汉大部分人包括荀诩都固执地仍旧称他为“诸葛丞相”,在他们心中,“丞相”这个词已经从普通称谓变成了一个特定称谓,与“诸葛”是牢不可分的。

    大众的这个习惯即使是诸葛亮本人也无法改变。

    “是,丞相。”

    荀诩恭顺地低下头,“诸葛将军”这四个字他无论如何也叫不出口,实在太别扭了。

    诸葛亮听到以后,露出孩子般无奈的表情摇了摇头。

    荀诩看到诸葛亮没什么架子,觉得自己心情多少有些放松了。

    诸葛亮从案下取出一根干净的白蜡烛续接到烛台之上,屋子里一下子亮堂了不少。

    他今天刚刚从战情已经稳定的前线赶回南郑,只比荀诩到达丞相府的时间早三、四个时辰左右。

    这位风尘仆仆的丞相丝毫不见倦意,他示意荀诩坐近一点,语气亲切,象是在闲聊一样:

    “今天的评议,真是辛苦你了。”

    荀诩不知道诸葛丞相的用意,于是谨慎地回答:“接受评议是每个官员应尽的义务。”

    “呵呵,他们是否对你诸多刁难?”

    “有那么一点吧,我想可能是误会。”

    诸葛丞相“唔”了一声,习惯性地扇了扇鹅毛扇,隔了一段时间才继续说道:“这一次的评议,是军方的强烈请求,靖安司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引起了军方的反弹。

    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希望轻易对高级官员进行评议,不过律令所在,我亦不能违反。

    我这一次叫你来,是希望你不要对这种例行程序存有太多芥蒂。”

    “多谢丞相关心。”

    “你知道,身为领导者,我必须寻求某种程度的内部安定,这种安定往往是需要付出牺牲的。”

    诸葛丞相的表情很安详,他瞥了荀诩一眼:“这一次是你很不幸地成为了这种安定的牺牲品,你要怪就怪我吧。”

    荀诩没说话,他对诸葛丞相这样的态度心存惊疑。

    这究竟是开诚布公的真诚,还是某种暗示?

    “我对此感觉到很抱歉,因为我知道你是无辜的,但我必须批准他们这样做。”

    这位蜀汉丞相的声音转为低郁,脸上露出歉疚的神情。

    “你知道,一国的丞相不那么好当,他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必须得让大部分人满意。”

    荀诩看到诸葛亮两鬓的斑白与清庾的脸颊,知道他并没有夸大任何事实。

    但荀诩没有想到这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居然会向自己这么一个小官员道歉,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楞了好半天,他才结结巴巴地表示:

    “诸葛丞相,我……我确实没能阻止图纸的泄露,这是我的失职,没什么可辩解的。

    我会对这一次的失败负起责任。”

    诸葛亮听到这句话,欣慰地点了点头:“孝和,事实上我一直在注意着你的调查工作。

    这一次的失败是非战之罪,你的实际能力我很清楚……或者说,我非常赞赏。

    这也是我把你找来的原因:我希望你能明白,评议对你的结论只是行政结论,并不代表我对你的真实评价。”

    “……”荀诩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以来所承受的压力与委屈一瞬间从内心底层翻腾出来,然后立刻被融化在一种激动中。

    “有人认为你有青铜般的意志,我完全同意。

    有头脑,有洞察力,能吃苦,富有激情,宁可死也不放弃。

    靖安司正需要象你这样的人才。”

    诸葛亮诚恳地说道,同时平静地注视着荀诩。

    每一句都是对荀诩心理防线的一次巨大冲击,他甚至有点想哭。

    “希望今天的评议不会动摇你对汉室的信心,汉室的复兴仍旧需要你。”

    这是今天第三次诸葛亮使用“希望”这个词,对此荀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只是拼命咬住嘴唇不让自己落泪。

    真没出息,他自己在心里想。

    诸葛亮轻轻叹了一口气,手中的鹅毛扇仍旧不急不徐地摇动着。

    他不喜欢这种公开申斥私下安慰的方式,但却不得不有所妥协。

    荀诩是这样,杨仪和魏延也是--为了能让蜀汉有限的人才发挥最大效能,诸葛亮必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政治蛛网上保持平衡才行。

    这时候外面的夜雾少许散去,万籁俱寂,丞相府周围一片幽静,只有打梆巡更的声音偶尔传来。

    荀诩已经有十几个时辰没有睡觉了,但他丝毫不觉得困。

    这时诸葛丞相觉得气氛有些沉重,于是便转换了话题:

    “为了给军方一个交代,我会把你暂时调去东吴去担任驻武昌的情报武官。”

    诸葛亮捋了捋胡须,对荀诩做了个宽慰的手势,“你别当这是左迁,就当是休假吧,江东的气候比起汉中可好太多了。

    等事情平息以后,我会再把你调回来。”

    “东吴啊……我知道了。”

    荀诩很高兴诸葛亮把话题转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上去,否则他不保证自己不会失态地哭出来。

    即使内涵不同,荀诩也不希望和他的上司杨仪做同样的事。

    “东吴那些人一向都不可靠,最喜欢搞小动作。

    你去了以后,可以协助管理一下那里的情报网,不能指望那些自私的家伙主动提供情报给我们。”

    “明白。”

    荀诩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

    “调令我已经叫伯约去处理了,你最早后天就可以起程。

    去之前先回成都看望一下你的家人。

    你儿子多大了?”

    “才五岁,名字叫荀正。”

    “呵呵,好名字,等这孩子长大,相信已经是太平盛世了。”

    “一定会是的。”

    “很好。

    如果没有其他的事的话,你回去休息吧。”

    诸葛丞相挥了挥鹅毛扇,把眼睛合上,示意他可以走了。

    但是荀诩没有动,诸葛丞相再度睁开眼睛,略带惊讶地问道:“孝和,你还有什么事么?”

    “是这样,丞相。”

    荀诩站起身来望望屋外,神情严重地说,“在我离职之前,我必须向您汇报一件事--我已经交代给我的部下了,不过我想还是当面跟您说一下比较重要。”

    诸葛丞相用双手挤压了一下两边太阳穴:“哦,你说吧。”

    “这一次靖安司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汉中内部有一名高级卧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