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清灵记》
第(3/3)页
第二日清晨,孙超叫醒王浩同去用早饭,然后回到学堂。大约七点半钟学生陆陆续续来到书院,照例是一个时辰的晨读。秦教授很快也来了,先是安排一天的任务,上午由孙超讲授《中庸》,下午由秦教授讲授《春秋》,王浩因为是新到,暂不授课,只负责批改学生的作业。
孙超将昨日学生课堂上的作业拿来,王浩看了看,主要是默写四书五经里的段落,这些内容他都熟悉,只是都用繁体字书写,他虽认识一些,但却认不全。于是待秦教授和孙超走后,他将书架上的四书五经拿来,对着书卷批改起来。
用毛笔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小时候老家村东头有个叫白云庵的寺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书法极好,当地不少官员都来向他求字。王浩打小跟老和尚学习书法,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老和尚看他很能吃苦,也用心教他,初中时他参加市里的书法大赛,还获过奖。后来上大学,他还坚持周末练习,一手欧体书法颇有几分神似,所以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看来学过的东西不白学,早晚会有用着的一天,技多不压身,古人诚不我欺也。”王浩暗自庆幸起来。
如此一个月,王浩天天负责批改作业。同时,他利用一切闲暇时间恶补古文,真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拿出了读博时的劲头,凡是书院书架上有的书,几乎都被他读了一遍,有不认识或不理解的便向孙超或秦教授请教。他本就有较深的古文造诣,经过这一番强化训练,已然不在话下,无论是读还是写都十分熟练了。
秦教授对他赞许有加,也因发现了这个人才颇为自得。这期间秦教授跟王浩闲聊,问起他的过往,王浩只说自幼和家乡长辈修习过一段时间,后来便是自学的,如今家中只剩一个老舅,生活难以为继,所以只身来清州寻个出路。问及年纪,便说今年22岁。秦教授深信不疑,不加多问。
孙超成了王浩课余最好的朋友,他今年恰好二十岁,家里是开豆腐坊的,这是极苦的营生。他因自幼见父母日夜操劳,便立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童年念私塾时就十分用功,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州书院,在书院的表现亦十分突出,因此颇得秦教授赏识。
可惜大唐已亡,由于战乱频繁,中原政权更迭,科举一途早就荒废了。清州书院的学子们入仕无门,也不能像以往还能推荐去长安国子监深造,因此除个别家中有关系或运气极佳的,在出师后会被选入衙门作笔吏,其余的都是回家自谋营生,不少学子中途就终止学业回家去了。
因秦教授赏识,孙超出师后被聘为助教留在书院。助教每月有二两俸银,在清州城内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了,孙超家的豆腐坊每日起早贪黑也挣不了这么多,因此他甚为满意,做起事来兢兢业业。
王浩听说每月有二两银子拿,开心得快要跳起来:想不到这小小书院既管吃管住,还管银子,一点不比清州大学的待遇差啊;看来我中华民族屹立数千年而不倒,正是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刺史朱斌果然非等闲之人,从他重视教育这点就可窥知一二。自此王浩做起事来更有干劲了。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
第(3/3)页